查看原文
其他

瑞信债券亏损100%背后的逻辑和避坑思维

永远好奇的唐朝 唐书房
2024-09-20

前言:上周,金融领域里发生一件大事,成立于大清咸丰6年,至今已经167年历史的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,濒临破产。

最终在瑞士央行的撮合下,由瑞士第一大银行瑞银集团,通过换股的方式,作价32.5亿美元收购了。





这期间有个插曲引发了金融圈的大量讨论,那就是购买瑞信AT1债券的那些投资者,持有的170多亿美元的债券在收购过程里,被直接减记为零——也就是本息都没有了。

而同时瑞信的股东,居然还可以得到瑞银的股票(22.48股换1股)。这完全违背了市场「先亏股东,后亏债主」的常识。

所以一时间网上什么讨论都有,包括咱们书房小圈子里也有人愤怒。

3月21日早上,我本来有事出门,提前预告过当天不发摸你帖的。但吃早饭时,看到一位朋友的愤愤不平,没忍住又顺口回复了一条帖





然后乘我家领导梳妆打扮之际,又借机补了一条帖。





周四和周五,我浏览了瑞信这个债券的部分资料,本来打算在实盘周记里分享给大家的。

可惜,3月25日实盘周记内容实在太多,不写瑞信已经8200字了。如果加上会轻松破万,最终忍痛放弃了这部分。

但毕竟是一个流传广泛的误读,删掉还是蛮可惜的。所以星期天早上,我又以摸你帖的形式,简单粗暴地将这部分内容发在了小圈子里。

后经星光整理,汇集为本文,分享给大家。谢谢星光。

唐朝:鼓捣摸你,朋友们早上好~.~

今天咱们说说昨天本来想写、但由于文章已经太长而放弃的、关于瑞信AT1债券归零的事情。

不成文了,以大家能看懂的模式,以五天前发的内容(上面的两张截图)为框架,今天补充一些要点:

AT1债券,Additional Tier 1,附加一级资本债券。它更好懂的叫法是「应急可转债」,专门用于在银行遭遇经营危机时补充银行资本金。

我朝的银行就发行有大量的AT1债券,目前的流通量占当下整个亚洲市场AT1债券总量的40%;

债券被减记为0这事儿,我朝2019年就干过:包商银行2019年5月被接管的时候,部分债券本金归零,虽然归零的不是叫AT1债券的,但也是债券;

2019年8月锦州银行也曾宣布,停止支付该行发行的15亿美元AT1债券的利息。后在国资大行协助下,锦州银行于去年10月归还了这部分债券的本金,至今也没有给补利息。

瑞信的AT1债券利率很高,9.75%,而且利息免税——免税的意思是买债券的投资者,所获利息不需要作为收入缴纳企业所得税或个人所得税。

最简单粗暴、容易理解的表述是:AT1债券的买家,类似于出售保险的保险公司。比如我们将所有买家,合并简称为唐墩墩保险集团。

这个债券的本质,就是瑞信每年向唐墩墩保险,支付保险费9.75亿美元。买到的服务是:如果瑞信的资本充足率跌破保险条款约定的下限,经监管机构认定「再不补充资本金、银行就无法经营下去了」,此时唐墩墩向瑞信赔付100亿美元。

唐墩墩的如意算盘是,每年白收9.75亿美元。毕竟瑞信已经运行167年,是瑞士第二大银行,全球知名银行,破产概率近于零(你想想你此刻是不是也相当肯定地认为:中国工商银行破产概率近于零?),所以每年9.75亿和白捡一样,白捡不捡是傻蛋。

结果,意外发生了。瑞信居然真混到濒临破产的地步,触发保险合同约定条款,唐墩墩必须赔100亿美元出来。

上面协助理解的例子里,唯一的区别是:通常我们向平安保险或伯克希尔保险投保时,是真金白银交保费,但换到的只是一纸承诺。

而唐墩墩保险集团的信用,没有中国平安保险或伯克希尔保险那么高,所以唐墩墩收保险费的前提,是把(万一需要时会赔给银行的)100亿美元,提前押在银行。

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,收了保费,出险赔钱,天经地义。

媒体大部分时候,要么是不懂,要么是喜欢咋咋呼呼地让事情看上去不合理,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读者。

对于投资者而言,重要的是思维习惯,遇到看上去似乎明显不合理的事情(尤其是发生在法治比较完善的国家里的),别急着愤怒,别急着抱怨。

先随手去搜一下相关知识,尤其是观察一下事件当事人的反应。你我一定要相信动辄摸出百万千万的投资人,再傻也不会傻到已经被打劫了,还不去咨询律师、不去求助法律(如果占理的话)。

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习惯,能帮我们避免很多坑,能帮我们涨很多知识。

Iviioiori:用保险的思路理解,耳目一新,茅塞顿开。

Mr.chen :这应该是最通俗易懂的AT1债券知识点总结了~秒懂。更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思维方式,让我想到了张五常,他说,比起来学习知识,他更注重的是学习思考方式。

裙裙:是的,思考方式更宝贵。张五常听了6学期相同的课,就为去学习思考方法!在书院学习唐师的思考方法,日拱一卒!

马小林:这段AT1的解释堪称完美!网上太多绕来绕去的文章,动则长篇大论滑不到底,要么是专业术语生涩难懂。

唐墩墩保险公司模式让人秒懂,另外还传达了学习思考的方式,佩服佩服。

Yaozw:解释的非常清楚了。一个事件发生后,相当一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自己希望的解读。而解读者有可能恰恰就是针对读者喜好来解读的,只要有流量,才不管是不是胡说八道呢。

这些解读者不需要什么专业知识甚至于不需要常识,只要懂得受众的心理就好。

兰馨:又涨知识啦,最主要还是学到了您说的思维方法,看到媒体咋咋呼呼,首先去核对一下,而不是盲目的去跟信。

JOVE:立马懂了,谢谢院长解惑!并深刻体悟: 遇到明显不合理的事情时,别急着下结论,也千万小心别被网上有意or无意的舆论带偏。

要想到那些能损失以亿计的受害者们一般都不是好欺负的,如果占理必然会通过提起诉讼等合法手段维权。看问题的高度又提升了一截。

传达室李大爷:学习到了新的思维方法:遇到不懂的东西先去查一下资料,而不是跟着媒体瞎起哄。

能力圈永远是保护自己的不二法宝,在投资的领域,不懂不碰,哪怕许多人因为它而发财。

随遇而安的海波:解题思路比答案更重要,毕竟以后还要解题的。

屁屁侦探:这个案例好,既有银行的风险事件,也有保险公司看似确定的保单,还有您对这些问题思考过程。

简单的杰瑞:这100亿押在银行是不是能收9.75%年化利息吗?

唐朝:总共就这9.75%。一定要分开理解的话,可以说是9.75%=存款利息(比如4%)+保险费(9.75%-4%)。

梦落华沙:请教唐师:AT1这种次级资本债,在银行的哪个报表项目体现?优先股?永续债?还是什么?

唐朝:没看过报表,正常推测是在「负债及股东权益」部分的「其他权益工具」项目下,单开一个「AT1」科目。

哈尼:100亿提前压到银行,银行是不是也可以拿去做别的投资呀?

唐朝:可以的。

Lucy.lu:这件事情又给我上了一课,有些事情,违反自己认知,需要先问问为什么,然后去寻找答案。而不是被一些不嫌事大的媒体情绪带坏了。

冰冻273k:今天触动很大:

1.银行真的会破产啊!我原以为只要社会经济往前,我国的大银行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。

虽然也存在期限错配的问题,但一是有央妈管着,二是我国银行不像外国投行那么激进。从来还没想过破产的事。

2.老唐也和我们一样,出了事情后到网上查阅资料,站在两边分别思考事情原委,从中再吸取教训。

正是这种能力让老唐在人生中开挂,一路前行,避坑无数,我等小喽啰赶紧学习。

星光《BEYOND》:老唐中翻中太给力了,从这件事情最初发生时,我看到那「霸王条款」还在纳闷,为什么这种债券还有人会买?一直想不通。今天老唐用买保险的类比,让我彻底理解了AT1债券的来龙去脉,又一次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老唐那强烈的好奇心。

Soleil:看到那些骇人听闻的消息时,需要先去核对下是不是真实的,特别是某些小报报道的,以及国内转报国外的报道。

并且还有确认下相关利益者的反应,从而确认其是否断章取义等,这样才能得知真实情况,不会惊慌失措,甚至可以捡起那些不明真相的投机者慌不择路抛下的股份。

在我们这个时代,缺的不是信息,而是分辨信息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,而不是人云亦云泯然众人。

自在行风:看懂了,其实也是一种风险投资而已,这么高的收益凭什么?本就是包含风险补偿的。7年多就能抵本金,能投资20年以上本金没了也不亏。

就像目前很多人投只有50-60元的地产债,也不过是赌这个地产公司不会死,如果风险小翻倍收益的债不得抢着买。

Harmonic:这个事核心争议焦点是股东保留了一定的权益,但 at1 被减记光了。在处理包商银行时,股东权益尤其是明天系是被清零了的,和瑞信不一样。

简单的说,按照巴三协议,银行亏损时,应该先亏股东权益,然后再按劣后级减记债券,包商银行破产时就是如此。

但这次瑞信按照 at1 中的某些条款,先减记债券了。我不清楚有没有类似先例,但这个规模,违反巴三协议,在世界上还属首次。

唐朝:谢谢Harmonic对包商银行的补充信息。

老徐:哈哈哈,虽然我没有老唐这么大知识量,但是有一点被我猜对了:本金会损失,大概率是高利息。

之前新闻里只说本金没了,绝口不提利息的情况,基本就猜到不能说,一说吃瓜群众就不同情他了:这么高利息,你活该!

风儿:今天的案例告你我,资本市场什么怪事都可能发生,拿我有限的脑细胞想:167年历史的银行发的债券都无法兑付,还有什么离奇的事情不可能发生?

所以,三五行业,个股40%上限,买的便宜,这些安全边际那是一定要遵守的!真是投资时间越久,胆子越小,因为有些事情,总在颠覆你我的认知!

伯涵:院长说得对,对于媒体的报道,一定要先过过自己的脑子。

记得前一段时间,联通和企鹅在子公司孙公司层面成立合营企业,也被有些媒体过度解读,并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推波助澜下,引发了一波市场情绪的恐慌。

对于机构的信用,巴菲特曾多次强调了伯克希尔的优势,那就是集团拥有强大的财务实力,它签发的不是一纸空文,而是有强大的信用背书和财力支撑。

这也是院长讲的,为什么巴菲特常年要保有现金而我们不用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
投资人买这种债券,看中的主要是两点,第一,9.75%的高息;第二,近乎99.99%不会发生的小概率事件,没想到最后的「万一」还是发生了。资本市场上什么离奇的事情都有,别抱有侥幸心理。

债券持有人看重的是高收益、低风险——只要不发生「万一银行破产」这种事。最后小概率事情发生了,按照债券合约,这部分钱就不还了,直接用于补充银行资本。

我的理解是,它跟庞氏骗局也有类似之处:我们把钱存在别人那里,别人承诺给高息,最后我的本金拿不回来了。

只不过是,庞氏骗局是主观有意的,这种债券是客观形势决定的,属于债券合同约定的归零情形。

这种债券本身也不完全是债券,其实有类股权的性质。或者说,它是属于债券里边风险最高的那一类。

按照「高风险高收益」的原则,9.75%也就不足为奇了,如果太低就没有投资者买。

启航:讲的通透,网上很多大V都是不明所以,谴责银行赖账,确实博得了大多数人的喝彩。唐师这个才是客观,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。学到了!

林中漫步

投资旅途中,常存敬畏心。

应急可转债,亦可能归零。

情况违常理,事出必有因,

多问多思考,避坑即是赢。


2023年3月26日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唐书房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